055大驱新批次试航曝光:无电磁炮核动力股票配资正规平台,性能为何仍暴涨?
近期,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新照片显示,055型万吨大驱第二批次首舰“东莞”舰(舷号109)正在某海域开展试航。作为军迷关注的焦点,这艘新舰的动态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——从试航画面看,它的改进幅度有限,并未如外界猜测般换装电磁炮、激光武器甚至采用核动力。这种“稳中求进”的思路,恰恰体现了中国海军的务实风格。
细节调整背后的“隐形升级”
“东莞”舰的改进集中在三处:舰桥舷窗尺寸扩大、数量从15扇减至11扇(正面7扇、两侧4扇),优化了指挥视野;烟囱前部加装向后倾斜的风帽,延续了“大连”舰至“咸阳”舰的风格;卫星通信天线周围加装“舷墙”。看似微小的调整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舷窗整合了复合装甲与智能调光膜,既能抵御冲击,又能应对激光武器攻击;风帽设计则提升了排烟效率。
除首舰外,第二批次其他舰的建造也在推进:2号舰“泉州”舰(舷号110)已于2023年12月合拢,2024年3月下水,目前试航中;3号舰“保定”舰(舷号111)2024年9月在上海下水;4号舰至6号舰分别在大连、上海造船厂施工,其中大连船坞已出现总第14艘的舰体分段。整个批次建造节奏紧凑,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有多艘舰加入战斗序列。
展开剩余56%动力系统:常规动力的“超车逻辑”
外界曾热议055是否会采用全电推进系统,但“东莞”舰的动力配置仍为全燃联合动力(COGAG)——4台国产GT25000燃气轮机两两并联,总功率14.5万马力(106.8兆瓦),最高航速超33节。对比美军伯克级后期型的7.8万千瓦,055的动力储备堪称充沛。
这套系统的优势在于灵活性:低速时1-2台运行,高速时全开,既保证续航又满足爆发力需求。更重要的是,它为未来升级预留了空间——电磁炮、激光武器等高耗能装备的搭载,依赖充足的电力供应。
稳健升级:避开美军“踩坑”经验
军迷期待新装备上舰,但军工部门更看重“可靠性与效费比”。历史教训表明,过度追求先进可能适得其反——美军朱姆沃尔特级因技术跨度太大导致可靠性问题,最终缩减建造数量。中国海军选择“小步改进”,在首批8艘的使用经验上优化细节,为未来更大幅度的升级打基础。
从“东莞”舰的试航看,055的优势不仅在于当下,更在于其作为海军体系作战支柱的可持续性。这种“扎实积累”的策略,或许正是中国军工“后来居上”的关键。
发布于:山西省优邦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